顯示具有 兄弟之邦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兄弟之邦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

兄弟之邦 ─ 中國政策與兩岸問題芻議 ◎ 辜寬敏


在台灣的政治辯論中,兩岸關係的定位一直是至關重要的議題。李登輝前總統提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陳水扁前總統主張「一邊一國」的立場,現在的馬英九總統則拋出「一中各表」、「一國兩區」;至於對岸的中國則始終主張「一國兩制」,甚至揚言不排除以武力統一台灣。在顧及台灣利益的前提下,如何讓台灣人民在兩岸定位的議題上達成共識,甚至提出一個連中國方面都可以接受的主張,在在考驗著台灣政治菁英的智慧。
 ˙ 六、七年前你就開始提出「兄弟之邦」的中國政策,請問「兄弟之邦」的詳細內涵以及具體想法是什麼?
  辜寬敏(以下簡稱辜):我之所以會提出「兄弟之邦」,有個很重要的背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乃至中華民國在一九七一年被趕出聯合國之後,台灣所面臨的困境,不管是國際上或國內,特別是與中國的關係,處處被中國所制肘。面對兩岸情勢,不管李登輝先生提出的「特殊國與國」或是陳水扁先生提出的「一邊一國」,中國都無法接受;但中國迄今仍然堅持「一國兩制」這也是台灣所無法接受的。在此情況下,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在那麼長的時間以來沒有任何進展。我認為,雖然我們對中國有許多意見,包括對岸的飛彈威脅、在國際上對我們的打壓,但我深深地認為中國的問題若無法解決,則台灣不論在國內或國際上都無法成為一個有尊嚴、讓人民有光榮感的正常國家。因此,我便開始思考兩岸問題的解決之道。
  關於兩岸問題我從中國古典的曹植七步詩中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句得到領悟。目前中國在外交上極力打壓台灣,抹煞台灣的國際空間,不就與曹氏兄弟當時的情況類似嗎因此,我希望透過兄弟之邦的核心概念,期望能與中國建立一個正常的關係。台灣和中國之間要維持正常關係,台灣的生存發展才有可能。台灣社會一定要形成對中國政策的共識,內部有凝聚力,對外才有力量。所以過去七年來我不斷嘗試提出「兄弟之邦」這個理念。
   以中國的古典文化和台灣的文化倫理來看,父子關係是絕對的,但兄弟的關係不是絕對的,是對等的,哥哥照顧弟弟,弟弟尊敬哥哥,這才是兄弟。中國與台灣的關係其實就是兄弟的關係。
兄弟之間應該互相扶持
  台灣過去的發展並不是一路順遂,長期受到外來政權的統治,台灣人民靠著勤奮打拚才有今日這麼完美的國家,中國難道不以這個弟弟為榮嗎?你的弟弟已經成家立業了,當然要恭喜他、尊重他,然而,中國卻如同過去的帝國主義一般,只一味宣稱台灣是他的固有領土,並沒有好好看待台灣這個弟弟。因此,我想告訴中國:今天你的經濟能夠迅速發展,是靠台灣人的投資協助,台灣人對你有這麼大的貢獻,但台灣這麼好、這麼完整的一個國家,卻在國際舞台上沒有地位,這點哥哥應該幫弟弟的忙。中國應該以兄長的角色,了解現今台灣最需要的是什麼,正式承認台灣為一個國家,幫助台灣加入聯合國,如果中國這麼做,我想台灣的子子孫孫將會感謝中國。
這是兄弟之邦的概念。至於兄弟之邦要如何落實?我提出四個條件說,也就是如果中國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幫助台灣加入聯合國,我們願意:
1.      台灣將不加入任何敵對中國的國際組織或軍事同盟。
2.      台灣是國際社會的重要一份子,中國在國際上的諸多政策台灣不一定贊成,但不贊成時我們也不會反對,而會以棄權、放棄投票的方式表達兄弟之邦的立場。
3.      以一年五十億美金,十年計畫幫助中國內陸地區發展經濟、促進社會進步。
4.      台灣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許多國家級寶物,其實不是台灣的寶物,是中國的,我們可以、也應該歸還中國。但有個附帶條件,就是兩蔣的遺體至今不肯在台灣入土為安,也應該移回中國,使他們落葉故土,完成宿願。
當然,以上這些意見只是初步構想和概念,還是有很多地方可以集思廣益來調整,使它更完備。

˙ 可是中國和馬英九政府已經形成「一個中國、九二共識」的共識,馬英九正進入中國所期待和設定的統一軌道上,中國要將台灣「和平併吞」已經是現在進行式了,這種情況下,你認為中國有可能接受「兄弟之邦」的倡議嗎?
  辜:我不認為馬英九的中國政策會得到台灣人民的認同和支持,而中國想要併吞台灣也絕對做不到。現在中共當局和馬英九政府走得太近其實是很危險的。美國在一九六O和七O年代在中南美洲支持獨裁政權,結果呢?中南美洲的人民痛恨獨裁政權,而美國支持其獨裁者,最後就轉變成「反美」;現在馬英九的支持率只剩下十三%,完全不得台灣民心,中國去支持這樣的馬英九政權,難道是要讓台灣人民「反中」嗎?中國當局必須認真思考這點。
移民社會形成國家是歷史必然
  其次,中國必須了解台灣人意識和國家意識的形成背景。台灣是一個移民社會,移民社會最終會形成一個獨立國家,這是歷史的必然。美國、澳洲、紐西蘭、加拿大等國皆是。
  移民社會的人民在經過幾百年共同生活之後,對土地和在地的風土民情會產生強烈的歸屬感,而且人民所共同經歷的歷史和生命經驗也會加深這種歸屬感以及共同體的想像,這就是一種「命運共同體」,也就是所謂的「台灣人意識」的由來。
  命運共同體的想像最終必然會形成所謂的「國家」。因為人民為了保護自身的利益和共同體的利益,希望有個「國家」來保護自己,這是必然的歷史趨勢。這也是超越族群,以及謀求共同體的生存發展所形成的台灣意識與國家意識。
  雖然我們內部對國家名稱用「中華民國」或「台灣」有不同意見,但是全體國民認同我們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這一點是有共識的。中國若不能了解台灣人民的想法和感情,只想用政治和經濟手段來併吞台灣,最後必然會遭致更強烈的「反中」力量。
  其實毛澤東是贊成過台灣獨立的。一九二八年四月十五日台灣共產黨在上海成立時,他們的黨綱之一就是支持台灣獨立,當時中共也有派代表參加。毛澤東曾表白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也曾多次提出支持台灣獨立的言論,現在中國反對台灣獨立,難道中國是要發展中華帝國主義嗎?
  所以我提出「兄弟之邦」,是對中國展現一種善意和誠意,希望他們能認真思考。現在也許他們未必能接受,但我相信終有一天他們會面對的。

 ˙台灣內部會接受「兄弟之邦」嗎?現在馬政府和中國國民黨認為用「九二共識」已經和中共搭建起溝通的橋樑,他們會接受嗎?
  辜:馬政府的中國政策已經引起台灣人民這麼大的疑慮,他們有成功嗎?台灣人民接受嗎?我不認為。馬英九只是用行政權和其掌握多數的立法權執意而行,現在還沒有監督力量能夠加以制衡,但是台灣人民的心裡是有數的。所以,馬英九如果繼續這樣的中國政策,恐怕他的支持率會更低。這是他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馬英九提出「不統、不獨、不武」是很矛盾和虛假的。台灣多數人認為台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所以「不獨」是廢話。台灣是完整的國家,不是任何國家的屬地或殖民地,我們所要處理的是國名和憲法的相關問題,讓國家正常化而已。台灣也不可能對中國動武,只有中國對台灣有武力威脅,所以「不武」是空話。另外,根據今年六月政大最新的民調,有63.2%的人民希望「維持現狀」,「維持現狀」不就是維持現在的獨立現狀?希望獨立和維持現狀的人總加起來是82.8%,只有9.8%的人願意統一。你要八成多人民去屈就一成人民的意願嗎?這根本違背台灣多數民意。所以我說,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根本是騙選票的空話而已。
九二共識已進入一中框架
  馬政府以不存在的「九二共識」當作中國政策很危險,這是進入中國所設定的「一個中國」原則之下的框架,對台灣的國家主體是有傷害的。雖然馬政府認為是「一中各表」,他們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表「中華民國」,但這在國際上是講不通的。國際上所認定的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馬政府不能自欺欺人。以自欺欺人的政策當作寶,有這麼愚蠢的政府嗎?你會被中國看得起嗎?會被台灣人民信任嗎?
   ˙ 影響台灣的國家命運除了中國因素外,美國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你認為「兄弟之邦」美國方面會接受嗎?
  辜:我認為「兄弟之邦」在國際遊說上會比較容易。因為美國和英國、加拿大,英國和紐西蘭、澳大利亞的關係就是「兄弟之邦」,我一講他們就能聽懂。
  兩年前,我在夏威夷遇到AIT理事主席薄瑞光先生,我把這套「兄弟之邦」的想法講給他聽,他聽了之後沉默了一會兒,然後說:「辜先生,台灣和中國的問題很困難,你這套辦法或許會是解決兩岸問題的最終辦法吧。」
  美國前亞太副國務卿阿米塔吉(Richard L. Armitage上次來台灣時我和他見面,我也向他提出「兄弟之邦」的看法。他好像有聽進去了。不久之後他去北京訪問時,他向北京提出「兄弟之邦」,結果北京的反應是:「喔,我們知道。那是辜寬敏先生的看法。」
  美國基本上是希望兩岸和平,因為這符合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最大利益。如果台灣和中國最終能以和平方式的「兄弟之邦」的創意來解決,我想美國是歡迎的。所以在對美國的遊說上,我認為問題不大。
˙ 你和民進黨討論過「兄弟之邦」嗎?你認為民進黨會接受嗎?你怎麼評估民進黨的中國政策?
  辜:我沒有正式向民進黨提過「兄弟之邦」,只有與少數領導階層在私底下閒聊時我提出這樣的想法。聽過的人的反應也很有趣。大多數都靜靜的聽,聽完沒有反應。大概也不知道要怎麼反應,因為從來沒聽過。謝長廷倒是贊成。可是他去中國還是提他的「憲法各表」。我有跟他說,你如果要去講「兄弟之邦」就儘量去講,我不會介意。
民進黨要有明確的中國政策
  謝長廷訪問中國所發表的主張在國內遭到一些批判讓我更覺得,台灣社會對於中國問題應該形成共識。馬政府和國民黨提出的中國政策,讓台灣人民感到很大的疑慮不安;民進黨最近也在思考要好好檢討中國政策。這次謝長廷訪中算是踏出第一步,意義相當深遠,不過我對他在中國的談話內容並不贊成。
  回顧二0一二年總統大選馬英九的支持率、信任度如此低迷,但民進黨卻還是敗下陣來,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民進黨沒有提出明確的中國政策而北京又提出「九二共識」來威脅台商及台灣選民,台灣人民也疑慮民進黨是否有能力處理中國問題,結果就造成中國的經濟恐嚇牌奏效
  民進黨曾經是執政黨,現在又自許二0一六要重返執政,面對隔壁這個對台灣影響這麼深遠的中國,民進黨不能沒有政策。這是任何政黨要執政都必須面對的重大問題。
  中國對台灣政策有底線,就是「一國兩制」,要台灣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可是我們台灣對中國政策的底線是什麼?所以我提出「兄弟之邦」,用意就是,這是我們對中國政策的底線。雙方必須先了解彼此的底線,才能夠坐下來談判,慢慢談出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
  如果台灣內部對中國問題沒有形成共識,要如何與中國展開談判或交涉?又如何能夠解決中國問題?所以我們內部就必須先形成共識,再以此說服中國接受,才能解決目前台灣的困境中國問題若能解決,台灣是一個很優秀的國家,不必擔心在國際上沒有地位和發展空間。

 ˙可是中國對台灣的政策這麼僵硬,我們都知道他們就是要「和平併吞」台灣,所以,你認為「兄弟之邦」有實現的可能嗎?
 辜:我上面有說過,中國要併吞台灣是絕對做不到的。中國現在的沿海地區是他們的生命線,一旦發生戰爭,中國的經濟發展將會崩潰,經濟崩潰,中共政權一定會面臨瓦解危機。所以他們不可能引發台海戰事的,他們比我們更需要台海和平,才能維持中國的經濟發展和進行其國家建設。現在是馬政府在經濟政策上太無能、對國家安全太沒有警覺性,造成中國有機可乘,認為以經濟手段可以滲透台灣、進一步控制台灣。事實上沒有那麼容易,台灣人民也不會坐以待斃的。
兄弟之邦只是拋磚引玉
  即使最壞結果,中國真的控制台灣,但是造成台灣人民八、九成都「反中」,請問他要如何治理台灣?受過二十年民主政治薰陶的台灣人民會乖乖聽話嗎?不可能。所以我認為,中國最終必須和我們坐下來檢討出一個可行的方案。
  台灣人民熱愛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台灣是一個完整的國家,不屬於任何國家,也不是任何國家的殖民地。我們現在追求的是成為一個正常的國家,一個民主更成熟、文化更多元、人民有驕傲感的國家。所以,中國如果願意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幫助台灣加入聯合國,台灣人的子子孫孫將會永遠感謝中國人,也會和中國維持最友好的「兄弟之邦」的情誼與關係。
 我今年已經八十七歲了。「兄弟之邦」有沒有實現的可能?坦白說我也不知道。我提出「兄弟之邦」的構想,好像在湖邊丟出一塊石頭,希望能在湖面上激起一些漣漪。透過我的拋磚引玉,讓更多人對於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台灣的未來,能有更多的想像,進一步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案。那將是台灣人民和中國人民之福啊!

2011年8月23日 星期二

《星期專訪》辜寬敏:台灣意識深植 人民比領土更重要


新台灣國策智庫創辦人辜寬敏。(記者劉信德攝)

記者鄒景雯/專訪

新台灣國策智庫創辦人、前總統府資政辜寬敏指出,中國看待台灣,如同過去的帝國主義一般,宣稱這是它的固有領土,完全忘記了台灣這塊土地上還有二千三百萬人。中國若真正理解人民比領土更重要的話,必須了解台灣意識。

記者問:新台灣國策智庫最近針對兩岸關係提出「兄弟之邦」,就此不少人似乎感覺納悶?

辜寬敏:是啊!我在家裡不太提,因為太太會不高興,在智庫與學者們討論時,大家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心理才慢慢適應。

台灣中國關係 既複雜且特別

問:既然如此,你做此主張的動機何在?

辜:從台灣四百年的歷史而言,台灣是個移民的國家,這些移民脫離祖國幾百年後,其與祖國的關係,只剩下歷史以及記憶,實際上已經沒有關係,他們新建的關係在於:不論先後,來此開發土地,組成一個社區,彼此形成共同命運體,因此我認為台灣獨立乃是歷史的必然,這並不是說我們與中國有敵對關係,所以要脫離中國,事實不是如此。就法理來說,台灣是中國正式割讓給日本的,舊金山和約中卻未交代台灣的歸屬。

我的疑問是:我們到底要不要與中國建立一個穩定的互動?如果要,我們明明知道中國的想法,它的一國兩制大家無法接受,但李登輝提出特殊國與國,或是陳水扁的一邊一國,中國有可能接受嗎?連戰與宋楚瑜分別到中國去建立的所謂平台,也不為多數台灣人所盼望,那麼國內究竟該怎麼來建立共識?

有一天,我讀曹植的七步詩,看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深深感覺到這兩句十分能代表我的心情,台灣與中國之間這麼複雜而且特別的關聯,例如血緣、文化、歷史,與台灣與日本、美國、英國無法類比,光用「國與國」三個字或「一邊一國」四個字能夠講得清楚嗎?其實裡面還有很多其他的東西,於是我提出了「兄弟之邦」。

兩岸任何決定 需2300萬人同意

問:你認為中國因此就能理解?

辜:中國完全沒有任何跡象顯示它們是否有可能與台灣建立「兄弟之邦」,因此大家當然會疑問:中國能同意嗎?中國是這麼傲慢的國家,它只要你承認「九二共識」、只希望你認同「一國兩制」,聽到「兄弟之邦」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這是兩國論,它們怎麼可能接受?但是,我的想法不太一樣。

我們與中國的關係,若說台灣要主導發展,這不太可能,換言之,要戰?要和?這不是我們決定的,然而兩岸之間任何的決定,如果沒有二千三百萬台灣人表示贊成,則任何的政策都不會成功,這是一個最基本的觀念。

毛澤東時代,大家說中國人沒褲子穿沒關係,只要有原子彈就好,那時候的中國人,也許認為所謂的世界,中國就是世界,說國際,中國也是個很廣闊的政治圈,現在的中國呢?經濟、外交,比過去強大得多了,但是過去的中國若與外國斷絕關係仍然能夠生存,雖然會貧窮,只要甘願貧窮,不與外界交往,也不會有大問題,現在的中國如果沒有搞好對外的連結,卻是無法生存的。例如,中國經濟發展之後,需要市場,才能維持現有的規模,需要觀念,才能維持現有的生產,否則經濟即難以持續,社會安全無以為繼,人民生活也會面臨困難。

所以,雖然我們是小小的台灣,需要與中國建立的是和平與平等的關係,但不是如若干人認為的只能整個交由中國來決定。

中國需要和平 繼續發展經濟

中國現在最重要的是和平,有和平,就能繼續發展它的經濟,以及它的國家建設,但是如果一旦與台灣發生糾紛,後果是不可想像的。以前中國的威脅主要來自北方,例如元朝、清朝,現在中國的生命線是在沿海,如果原料不來,產品無法出口,失去了市場,則幾千萬人的生活將如何維持?

天安門事件發生後,世界各國譴責中國,對中國實施經濟制裁,第二年,台灣人就跑到華南投資。二次戰後,很多國家獨立了,這些國家最要緊的是經濟發展,但是有成功,也有不成功的。曾經是偉大的國家卻未成功的,例如中國、印度、埃及,原因在於,經濟發展最基本的條件是資金、技術,因此台灣人六四後到中國去設廠投資,這是資金來、技術也來,甚至市場也來了,中國的經濟發展是從這裡開始的,直到今天,全世界有兩百個國家,小小的台灣對中國的投資仍是最多的。不但如此,在中國從事經濟活動的台灣人有超過一百萬人以上,有哪個國家像這個樣子?

中國可以說這些人是來賺錢的,沒有錯,但是以一個國家的經濟而言,百萬以上的人從事經濟活動,還有三、四千億的錢前來投資,這對中國的幫忙有多大?

父子的關係是絕對的,但兄弟的關係不是絕對的,哥哥照顧弟弟,弟弟尊敬哥哥,這才是兄弟。因此,我想告訴中國:今天你的經濟發展,台灣人對你有這麼大的貢獻,台灣與你的關係,也不是國與國就可以講完的,更重要的是,台灣不是一路順遂,長期受到外來政權統治,靠著勤奮打拚有了局面,然而中國看待台灣,卻如同過去的帝國主義一般,宣稱這是它的固有領土,完全忘記了台灣這塊土地上還有二千三百萬人。

過去的帝國主義,不就要你的領土而已嗎?中國數十年來對台灣的態度都是如此,最近,我第一次聽到溫家寶說台灣二千三百萬人是同胞,六十年來第一次才發現這土地上面有二千三百萬人,如果,中國真正理解人民比領土更重要的話,你就必須先了解這裡的人想什麼?

四百年來,台灣人的祖先,有舊的,有新的,來到這裡,這個島國,本來就有原住民,這就像紐西蘭,英國人去開墾,現在有紐西蘭這個國家,又如澳洲、加拿大、中南美都是這樣的,所以中國不能只說領土是你的,你必須知道台灣是個移民社會,也許這裡人的父母、祖先是從中國來的,但是大家已經形成了新的生命共同體,這叫做台灣意識。

助台重返國際 子孫永遠感激

所以我才想,中國這麼大,讓你當兄好了,台灣就當弟好了,弟弟對你的經濟有這麼大的幫忙,你不以你的弟弟為榮嗎?弟弟已經成家了,當然要恭喜他、尊重他!弟弟現在有些困難,這麼好的一個國家,卻在國際舞台上沒有地位,這點,哥哥應該幫弟弟的忙,因為弟弟曾經幫過你的忙,哥哥何不幫弟弟加入聯合國?這麼做,台灣的子子孫孫會感謝你中國。

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將來要如何發展?這是後代子孫的事,以這一代人的智慧,如果能做到「兄弟之邦」,就很不錯了。